[投影之窗消息]
近年來“輕型”智能家居產品成為市場熱點,目前隨著微軟、羅技和蘋果爭相收購小型的智能控制技術公司,未來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從市場的實際應用來看,智能家居的主要產品體現就是智能控制。國際上從事智能家居市場開發的大公司不少,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綜合性上比較擅長,產品廣,能夠提供商用和家用等多種環境下的智控需求。在這方面美國市場有代表性的公司如Creston、Control4等綜合性公司,另外,在照明、音響、安防、遙控燈方面還存在著如Lutron、Sonos、Insteon等專業性較強的公司,在技術方案和核心產品上各有優勢。
這些傳統的智能家居品牌同場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由于用戶需求多樣,通常需要本地化的代理商根據用戶需求設計方案,然后派駐安裝人員上門進行施工和布線安裝,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成本提升,使得用戶體驗的門檻很高,無形間將大量的潛在客戶擋在了門外。廠家和代理為確保利潤,就不得不超售大量的無用功能給用戶,一些不夠成熟的技術和應用也搭車進了安裝包,使得整個系統變得異常臃腫和昂貴,拼湊起來的用戶體驗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當蘋果為代表的新一代用戶體驗革命了手機的交互體驗后,部分智能家居應用開發者紛紛從復雜的按鈕和控制器中想明白了,紛紛開始重新設計交互的方式,圍繞iPhone進行交互成為主流。APP工程師取代了原有的GUI設計工程師的角色,智控系統真正開始變得能讓人不用學就會用了。
傳統意義上的智能家居產品技術壁壘被逐漸打開,隨著iPhone的普及變得更容易設計,交互系統的設計變得更容易實現了,硬件系統驗證也隨著開源硬件變得無需大動干戈即可測試新的通信方案和傳感與控制系統,開放的云平臺(如Cosm、IFTTT、thingspeak、iobridge)使得公司無需馬上引入服務器工程師即可嘗試將本地設備連入互聯網,并與各種社交網絡服務進行聯通。這樣來看,即使是僅有數人的精英開發團隊,也能夠完成傳統意義上數十人的大規模開發的Demo開發工作。
事實上,由于Kickstarter等募資平臺的出現,完成產品Demo的開發就已經達到了部分目標,如Lifx、SmartThings、Lockitron這類單一功能的智控產品,都成功的通過展示概念和Demo獲得了上百萬美金的融資。這些資金足以保證團隊完成第一輪的產品開發和交付了。
這種新穎的產品理念定義和募集資金方法,一個是避免了研發精力的盲目投入,在開始就能知道產品是否收到消費者的歡迎,另外就是在產品的開發中,有效的互動也能讓實際用戶的一些體驗直接反饋到產品定義和研發團隊,在交互式的開發中,能將精力更多的投入到用戶最想買單的功能上。而發展和保持這種良好的研發與用戶交互,還能使得用戶在使用周期中成為最好的產品改進方案提供者,為長期的產品發展做出貢獻。能夠看到的一點是,這種單一功能產品,必然是應該從線上的快速銷售開始啟動市場,長久以來的地面渠道,在推廣這種比傳統產品利潤相對較低的產品是一定不會給力的。
在新一代的單一功能智控產品中,我們還能看到一種小項目抱團發展的趨勢。如Lockitron這個門控系統,就能夠與Doorbot這個門上視頻攝像頭互動,用戶通過Doorbot確認來訪者后,再用Lockitron開門;SmartThings也能夠與老牌APP硬件制造商Withings的產品或是Lifx聰明LED燈進行互動……
這種類似的UNIX時代的小工具互相傳遞鏈接來增強功能的應用體驗,在智能終端應用中體現的輕巧靈活。沒有明確的定位出應用平臺與應用的區別,而是各個產品通過互相開放API,完成了一種類似默契的產品功能組合。
未來的智能家庭產品,越發會變得像移動互聯網的發展。APP天生就容易升級,所以產品賣完以后,智能家居開發者和用戶之間不再是賣完就老死不相來往,能否通過APP與平臺,幫助用戶產生一種長期的體驗升級感受,是能否拉住用戶和促成二次銷售的關鍵。目前還沒有準備好APP團隊和運維準備的智能家居制造商,該加快準備了。
智能家居行業是“顛覆性創新”的典型案例,傳統企業的產品大而笨,新興公司的產品簡單而輕便,傳統公司放不下利潤豐厚的老產品,而新興公司完全沒包袱,雖然開始的產品功能單一,但是在開始幾輪試探后,后期迭代的產品將以摧枯拉朽之勢形成對傳統產品的壓倒性優勢。 |